尼尔森是谁?
雅各布·尼尔森(Jakob Nielsen)是毕业于哥本哈根的丹麦技术大学的人机交互博士,他拥有79项美国专利,专利主要涉及让互联网更容易使用的方法。于1995年1月1日发表了「十大可用性原则」。1995年以来,他通过自己的 Alertbox 邮件列表以及 useit.com 网站,向成千上万的 Web 设计师传授 Web 易用性方面的知识,尽管他的一些观点可能带来争议,至少在 Web 设计师眼中,他是 Web 易用性领域的顶尖领袖。2006年4月,并被纳入美国计算机学会人机交互学院,被赋予人机交互实践的终身成就奖。他还被纽约时报称为“Web 易用性大师”,被 Internet Magazine 称为 “易用之王”。
- 尼尔森的十大可用性原则,它们被称为「启发式」,
是广泛的经验法则,而不是特定的可用性指导原则。
虽然是1995年提出来的,但是至今仍然被奉为交互设计师的入门法则,
我们不能把它上升为一种标准,而只当做一种经验来学习,
然后跟现实中的设计结合来使用。
1、 系统可见性原则
系统应该让用户知道发生了什么,在适当的时间内做出适当的反馈。
启示:
- 用户每次操作都要给他反馈。成功了有反馈,失败了也要有反馈;
- 扩展:如果反应比较慢,可以用进度条或者加载动效告诉用户目前的情况,避免用户焦虑;
2、系统与现实世界相匹配
系统应该使用用户熟悉的词、句、语法,应该符合真实世界中的使用习惯。
启示:
- 系统中要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描述状况,易于用户理解;
3、用户控制与自由
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经常会误操作,因此需要一个非常明确的“紧急出口”来帮助他们脱离困境,需要支持撤销与重做。
启示
- 统一“退出”展现形式,让用户一眼可以看到;
- 复杂的操作,允许用户撤销/重做;
4、一致性原则
产品的信息架构、交互方式、功能名词、视觉表现等应该具有一致性。
启示
- 设计产品前,要建立统一的设计规范和交互规范;
- 产品中的文案、用色、字体大小、图标、留白等要统一;
5、防错原则
无论错误场景设计的多好看,都不如在第一时间防止用户发生错误。
启示
- 如果某些操作不能进行或不能选择,那就置灰或隐藏,不要让用户点击后才提醒不能操作;
输入手机号或银行卡号时,可以4位数字为一组,便于输入防止出错;
有字数限制时,超出字数不能输入,同时提示可输入的字数,防止出错;
- 出现危险操作或不可逆操作,比如删除订单、注销账号、确认收货等,要二次提示,防止出错;
6、识别比记忆好-易取原则
将用户的记忆负担最小化,尽可能减少让用户去记住信息,应该提供信息让用户辨认。
启示
- 模糊搜索体验更好;
- 已输入的内容后续步骤用到时直接展示避免输入;
- 已输入内容过多时,最后一步集中汇总确认,比如:确认订单;
7、灵活高效
无论新手还是小白,都能够轻松高效的使用产品。
启示
- 需不需要新手引导?新手引导可跳过;
- 系统加载速度怎么样?
- 功能是否过于复杂?新功能老用户是否都明白如何使用?
8、美观简约
页面中不要出现无关的或者冗余的信息,没个信息都会分散用户的注意力。
启示
- 页面不能有其他元素干扰用户完成主流程,比如:确认订单时不能跳转操作,退出页面时提示用户;
- 不重要的元素隐藏或弱化显示;
- 表单设计时,不需要的内容不该出现,需要填写的项要区分优先级。一般必填项在前,选填项在后,用星号区分必填和选填;
- 页面中重要的内容用粗体标识;
9、帮助用户识别、诊断,并从错误中恢复-容错原则
错误信息需要告知用户哪里有问题,并且告知用户如何解决问题,而不是展示
启示
- 出现了错误,是否有人性化的提示告诉用户应该去哪,而不是只有报错和404;
- 注意避免异常状态导致系统崩溃;
10、帮助文档
即便最好就是不需要帮助文档就能轻松使用产品,但是当用户需要帮助时,帮助文档需要易于查找,专注于用户的任务,列出使用步骤,并且信息量不能过大。
启示
- 最好的产品就是不需要帮助文档大家都会用的;
- 需要借助帮助文档理解时,简单的直接hover显示文字,复杂的hover显示后给个链接,点击链接到详细解释页面;
- 复杂的帮助文档要清晰分类,有条理;
- 复杂的帮助文档要支持检索;
- 帮助文档解决不了问题时,要借助客服电话,所以帮助文档必然搭配客服电话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