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常见数据指标
1、产品基础指标:评价产品本身的运行状态;
- DAU/MAU 日/月活跃用户数量;
- DNU(Daily New User):日新增用户数;
- PV:页面访问次数;
- UV:独立访客数(去重)
2、流量质量指标:评价用户流量的质量高低;
- 跳出率:只访问了入口就离开的访问量与产品的总访问量的百分比;
- 平均访问时长:指用户在一次访问中,平均使用产品的时间;
- 平均访问页数:平均访问页数=浏览量(PV)/访问次数;
3、产品营收指标:评价产品的盈利能力与可持续性;
- GMV(Gross Merchandise Volume):成交总额;
- ARPU(Average Revenue Per User):每位用户的贡献价值;
- 转化率:=转化次数/访问次数;
4、用户存量数据
- DAU/MAU
- 活跃用户(业务上的定义,用户执行了关键事件,这个用户是活跃的)
- 登录用户数
5、用户增量数据
- DNU:新增用户数
- 渠道相关
6、用户留存
- 次日留存
- 七日内留存:第二天~第七天去重/下载首次激活日人数
- 七日日留存:第七天人数/下载首次激活日人数
- 月留存
7、行为数据指标
- PV/VV:页面/视频浏览数
- 转化率
- 时长
- 跳出率
8、业务数据指标
- GMV
- 人均ARPU
- 付费人数
9、广告数据指标
- CPM(Mille):每千人分别听到/看到某广告一次需要的广告成本.按照曝光扣费。
- CPC(Click):每次点击付费广告,按照点击扣费.
- CPA(Action):按照行为作为指标计费。按照广告投放实际效果计费。这里的行为不是固定,通常可以指问卷、表单、咨询、电话、注册、下载、加入购物车、下单等用户实际行动,这个一般在投放广告前可与媒体或者代理商约定好,只有在用户发生约定好的行动时,才会收取广告费用。
- CPS(Sale):以实际销售产品数量来换算广告刊登金额人均ARPU。以实际销售产品数量来计算广告费用的广告。
二、如何搭建数据监测体系?
埋点太多会造成后台压力比较大。
1、数据埋点:对用户行为的每一个事件对应的位置进行开发埋点,并通过SDK上报埋点的数据结果,记录数据汇总后进行分析,推动产品优化或指导运营。
2、流量质量指标:评价用户流量的质量高低;常见的埋点行为
- 点击事件
- 曝光事件:成功打开/刷新/加载下一页新页面等均计入。
- 页面停留时间事件
3、埋点规范
- 事件-页面-具体位置
4、如何搭建数据指标体系
- 找到关键业务路径
- 大事化小,层层拆解
- 小事到人,有具体行为可以监测
5、提埋点需求
- 用数据逻辑的语言,准确描述
- 提前沟通开发,后台有哪些数据?
- 时间范围、数值范围、逻辑范围
- 数据、计数、加和、平均
三、数据分析的监测方式
1、产品基础指标:评价产品本身的运行状态;问题监测
- 每天紧盯数据,及时发现问题
2、新功能上线
- 以终为始,新功能的目标?解决什么问题?提高什么数据?
- 不能影响已有功能
3、数据优化
- 发现问题,优化当前功能,继续观察数据变化
四、通过数据分析提升产品
1、数据分析的基本思路
- 挖掘业务
- 制定计划
- 拆分数据
- 提炼洞察
- 产出决策
五、AHA moment
找到用户爱上你的那一刻,然后把那一刻复制成规模
例如:
- facebook:新用户有6个好友留存率大幅提高;
- Twitter:用户之间互相关注的,留存大幅提高;
- Zynga(社交游戏):用户次日留存比较高后面继续留存率更高;
- Dropbox(国外网盘):用户上传一个文件后,留存率大幅提高;
从数据层面如何寻找AHA moment?
1、寻找差异(列出关键指标)
用户 | 次日留存率 | 注册率 | 首次使用时长 | 首次观看视频个数 | 观看短视频个数 | 推荐内容点击率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留存 | 62% | 12% | 15min | 3.1 | 7.3 | 7% |
流失 | 51%% | 5% | 7min | 2.5 | 2.1 | 2.1% |
2、寻找最大差异
3、从均值看是否充分必要
4、收敛条件
5、验证
- 通过A/Btest验证是否提高了这些数据就能达到效果
- 防止有些数据不是原因而是结果